10月29日,貴州日報用半個版的篇幅,報道了東莞常平組團與銅仁玉屏在推動東西部協作方面取得的新成效。
近年來,東莞市常平組團(包括常平鎮、橋頭鎮、謝崗鎮)和貴州省銅仁市玉屏自治縣,不斷健全協作機制,優化協作方式,共同開展特色產業提升、產業集群打造、消費幫扶助農增收、勞務協作提升這“四項行動”,有效促進了群眾增收,著力激發當地的“內生動力”,扎實推動粵黔東西部協作邁向新高度。
提升四大特色產業 加快群眾增收致富
產業幫扶是協作發展的關鍵所在。兩地充分發揮常平組團的優勢,深入挖掘本地資源,聚焦擴大種養規模、強化科技支撐、提升加工效益,以現代種業為起點,推動油茶、黃桃、食用菌等綠色康養食品全產業鏈發展。自粵黔東西部協作開展以來,共投入3425.98萬元東西部協作資金用于特色產業發展,實施了24個項目。
做專油茶產業。在生產、推廣、收益等關鍵環節發力,投入建設資金8300余萬元,其中東西部協作資金1001.42萬元。建立了全省唯一設在縣級的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成950余畝現代化油茶育苗基地和良種采穗圃,繁育3000萬株油茶良種苗木,良種推廣面積達20余萬畝,培育出適宜在銅仁市及周邊地區大面積推廣的長林系列、湘林系列和黔系列等18個優良品種,獲得5項國家發明專利。成立黔玉油茶國有投資平臺公司,全鏈條參與良種育苗、基地建設、苗木銷售、油茶精深加工等環節,已開發出30余個保健、日化、農特等油茶系列產品,有力保障了油茶產業的標準化、規模化和市場化高質量發展,實現年油茶綜合產值超2億元。
做精黃桃產業。采取“穩規模、調結構、增效益、樹品牌”的發展策略,借助市場化手段,使黃桃種植面積達到2.2萬畝。實施黃桃生產全程機械化項目,引進單軌運輸機、果園專業機動噴霧機、果樹修剪機等設備,提高了黃桃種植效益。結合市場對休閑零食的需求以及黃桃干口感好、耐保存的特點,投入1196萬余元東西部協作資金推動黃桃全產業鏈發展,建成黃桃研發中心和深加工生產車間,將黃桃鮮果速凍加工成黃桃干銷售,減輕了農戶銷售黃桃鮮果的壓力,實現了黃桃產業的延鏈增值。
做優食用菌產業。以貴福菌業有限公司為紐帶,探索“強龍頭、補鏈條,強品牌、提效益,穩規模、帶農戶”的發展模式,建成7個食用菌生產基地,培育19家經營主體,形成了以鹿茸菇、羊肚菌為主,平菇、茶樹菇、木耳等為輔的規模化發展格局。在生產過程中推廣全自動制棒機、全自動裝袋機、食用菌烘干機等智能設備,提高了生產效益。
做強生豬產業。依托玉屏溫氏畜牧有限公司,采用“公司統一提供豬苗、飼料、技術服務和生物保健,保價回收,保障合理利潤回報”的411合作發展模式,建成1座年產35萬噸飼料加工廠、1個年培育16萬頭商品仔豬及1個年培育30萬頭商品仔豬擴繁場,累計發展220戶300頭規模以上生豬代養戶(小區)。在生豬產業中應用機械化供料喂料系統、自動飲水系統、環控自動化系統和自動清糞系統,推廣120余臺畜禽糞污干濕分離機,極大提升了畜牧業的科技化水平,降低了養殖戶的勞動強度,實現綜合產值超7.5億元。
培育三大產業集群 形成區域發展優勢
抓住產業發展機遇和粵企入黔政策紅利,圍繞“四+”合作模式,把集群發展作為推動產業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立足各園區首位產業,開展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推動產業逐漸形成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高端輕工產業向“高”發展。依托紡織、服裝、化纖、家居等數十家企業以及莞玉東西部協作標準廠房的優勢,以強化高端輕工產業鏈為切入點,制定項目清單和目標企業清單,持續深化產業園區共建機制。2023年,引進浙江省紹興市航駿紡織品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建設玉屏自治縣年產10000萬米布匹項目,引進廣東省佛山古竹包裝材料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建設玉屏自治縣新型材料(珍珠棉)制品項目,引進貴州創聯包裝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建設玉屏自治縣噸袋生產項目(二期)等,打造雙橋高端輕工產業園。
新型建材產業初步成型。憑借玉屏豐富的碳酸鈣資源優勢,按照“高大上+鏈群配”的思路,以銅仁西南水泥有限公司、貴州創夢聯鈣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為核心,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產業集群和配套產業發展,構建玉屏碳酸鈣產業“朋友圈”。2023年,引進貴州三合原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8.5億元建設玉屏自治縣石灰礦精深加工基地,引進廣東省深圳融合新創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投資1.8億元建設玉屏自治縣新型環保鈣粉項目(二期),引進江西晶富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建設玉屏自治縣再生資源和塑料制品項目,加快推進田坪新型建材產業園建設。
新型功能材料產業聚“鏈”成群。依托大龍開發區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聚發展的需求,積極承接大龍外溢的“補鏈型”企業,打造田沖新型功能材料產業園,大力發展鋰電池等下游延伸應用、廢舊電池回收利用、隔膜及電解液材料等“補鏈型”產業和鐵合金產業,實現大龍開發區新型功能材料產業的補鏈擴展。2023年,引進海南黔前投資有限公司、廣東省粵鑫環保等新型功能材料配套企業入駐產業園,與貴州玉屏宏森工貿有限公司、貴州大龍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等就鐵合金產業園項目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逐步構建田沖新型功能材料產業園產業鏈發展新格局。
拓展兩大消費幫扶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消費幫扶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常平組團與玉屏自治縣不斷探索消費幫扶長效機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構建“線上+線下”全渠道、多元化的銷售格局,助力多種玉屏特色農產品成功進入大灣區市場。
拓展線上銷售渠道。持續推進東西部協作消費幫扶線上對接,依托玉屏“中國油茶之鄉”“中國黃桃之鄉”的品牌優勢,加大品牌培育力度,設計6款農產品包裝,培育6個農特產品品牌,創建“玉水屏山”縣域電商公共品牌,策劃“侗米坊”“貴圓龍”等多個農產品品牌網絡促銷案例。組織東莞各類電商企業到玉屏挖掘優質產品資源,通過官微商城、淘寶、微信小程序、郵樂購等銷售平臺,開展玉屏農副產品“直播帶貨”活動,擴大玉屏農特產品的知名度。助推建成縣級電子商務物流分揀配送中心,整合縣內韻達、申通、圓通、村淘等物流快遞公司入駐玉屏物流配送中心運營,形成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提高了農產品流通效率,讓玉屏的特色農產品走出鄉村、走出省門,進入協作區學校、市場、政企單位,擺上都市市民的餐桌,續寫“莞銅山海情”。
搭建線下銷售平臺。實施玉屏“黔貨出山”產銷對接項目,支持玉屏農特產品企業在廣東省設立銷售中心,在東莞市常平、橋頭、謝崗打造5家玉屏消費幫扶專館專區,精選油茶、黃桃、食用菌、郭家灣貢米等優質產品展示,提升玉屏農特產品在東莞的知名度。積極引導東莞市場主體采購、銷售玉屏優質農副產品,對銷往廣東的農產品給予物流補助,推動東莞一品肉類銷售有限公司、東莞鼎鑫集團、黔閑農商科技公司、東莞名代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與玉屏建立穩定的供銷協作和產業發展合作關系。動員社會各界通過工會福利購買、企業認購、機關飯堂團購、個人自購等方式采購玉屏農副產品。
深化三大勞務協作 促進就業增量提質
就業是民生之本。常平組團和玉屏兩地將穩崗就業作為農村勞動力增收的重要手段,不斷完善勞務輸出精準對接機制,幫助更多農村勞動力穩定就業,推動勞務協作在數量和質量上實現雙提升。
雙向發力促就業。積極開展“點對點”組織輸送、東西部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等活動,促進勞動者就業。針對青壯勞動力,通過勞務輸出等方式引導其外出務工。在今年春節人員外出務工高峰期,通過包專車、專列等方式開展“點對點”勞務輸出,幫助97名勞動力返崗就業,其中脫貧勞動力26人。今年以來,累計開展19場東西部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提供6531個就業崗位。
技能培訓強就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聚焦高質量發展,針對脫貧勞動力、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城鄉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起重機裝載操作工(叉車司機)、電工、手工編織、家政服務員、種植養殖、農藝工、菌類園藝工等實用性技能培訓,推動“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粵菜師傅”三大工程培訓,培養本地優質技工,幫助農民工實現高質量轉移就業,促進就業高效化和高質量發展。今年累計開展10期東西部協作培訓,培訓451人,其中脫貧勞動力127人,舉辦“南粵家政班”“廣東技工班”各1期。
車間建設擴就業。充分發揮東部援建幫扶車間的作用,利用社區閑置商業門面、廠房等,持續推進就業幫扶車間建設和發展。通過優化工業內部結構,引導企業向玉屏街道集聚,吸引更多創業者利用商業門面擴大幫扶車間,形成勞動密集型企業園區。目前,玉屏(不含大龍)正常運營的就業幫扶車間有9個,累計吸納1553人就業,其中脫貧人口256人。
來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