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自配送蔬菜這門生意,看著簡單其實門道深著呢。城里人嘴刁,要的就是新鮮、安全、分量足。我這幾年跑得腿都快斷了,才摸清了門道。配送蔬菜不是簡單的送貨,得懂菜市場、懂客戶、還得懂怎么把菜完好無損送到家。
早上五點我就得起床,趕在菜市場最熱鬧的時候去挑菜。這活兒得有火眼金睛,同樣的番茄,有的軟有的硬,有的帶蟲眼有的沒。客戶要的是頂花帶刺的黃瓜,我就得挑那些綠得發亮、瓜身挺直的。新鮮度是第一道坎,菜到了手里蔫了、壞了,客戶肯定不干,白跑一趟不說還砸口碑。我一般挑當天的菜,早上摘的菜水靈,晚上摘的菜就有點蔫了,這個時間點得掐得準。
裝車也是大學問。得把硬的放下面,軟的放上面,像裝箱子一樣有技巧。豆角不能壓著茄子,西紅柿不能挨著黃瓜,不然碰壞了客戶不樂意。我用的都是厚塑料筐,比紙箱結實多了。裝得太滿容易晃,裝得太輕又浪費空間,得找到那個平衡點。有時候遇到特別嬌嫩的菜,比如小油菜,我得單獨放個袋子,防止被其他菜壓壞了。
配送路線得規劃好。我負責的區域有十幾個小區,每個小區樓道都不同。有的樓道窄,有的得爬樓梯,有的電梯老,這些我都摸清楚了。早上我先把近的送,遠的留到后面,這樣不浪費時間。夏天熱,我得早點送,不然菜到了客戶手里都蔫了;冬天冷,我得穿厚點,不然送完一身汗,菜也容易化。有個客戶家在頂樓,我每次都得爬二十多層樓梯,爬上去氣喘吁吁,但客戶收到新鮮菜總是夸我。
客戶的需求也得記在心里。有的老人行動不便,我每次都多等幾分鐘幫他們把菜搬上樓;有的客戶喜歡精挑細選,我就陪他們一起挑,直到他們滿意為止。有個客戶每周都點我送的菜,她說我的菜最新鮮,價格也公道。這種認可比什么都重要。我送菜的時候還會跟他們聊幾句家常,時間長了都混熟了,有時候他們家里有事會提前告訴我,我就能幫著照應一下。
安全也是頭等大事。我每天要跑幾十家,有的小區保安不認生人,我得提前跟物業說好;有的路上車多,我得小心點;下雨天路滑,更要慢點走。有一次送菜到小區門口,突然下大雨,我趕緊把菜往傘里收,結果還是淋濕了幾棵生菜。客戶雖然沒說什么,但我心里過意不去,下次特意繞遠路把那幾棵菜單獨送去了。客戶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
損耗控制得嚴格。蔬菜這東西,天生就嬌氣,從地里到客戶手里,中間環節多,損耗在所難免。但我還是得想辦法減少損耗。比如裝車時輕拿輕放,送到家時幫客戶把菜分門別類擺好,提醒他們盡快吃掉嬌嫩的菜。有時候遇到特別容易壞的菜,我就跟客戶商量晚幾天送,或者建議他們做點速凍菜。客戶理解,我也省心了。
價格也得公道。菜市場菜價每天都不一樣,我得實時掌握行情,給客戶報個合理的價格。不能賺黑心錢,但也不能虧本。有時候行情好,菜價漲了,我會提前跟客戶打個招呼;有時候行情差,我會建議客戶多買點當季菜,這樣能省點錢。客戶都是明事理的人,知道行情不好,一般都會理解。有個客戶說,買菜就是圖個新鮮實惠,我送的菜正好符合他的要求,所以一直點我的。
配送時間得準時。我一般提前跟客戶約好時間,盡量不耽誤他們上班。有時候路上堵車或者遇到特殊情況,我會提前打電話通知客戶。有個客戶特別忙,我每次都提前半小時到樓下等她,她下班回來正好能拿到菜。這種細致的服務,客戶記在心里,以后還會繼續點。配送蔬菜不只是送菜,更是傳遞一種信任和溫暖。
環保也得考慮。我盡量不用塑料袋,改用竹籃或者布袋。雖然成本高一點,但客戶覺得環保,我也心安理得。有時候客戶會特意夸我環保,說支持我。這種認可比賺錢還高興。蔬菜配送行業競爭激烈,光靠價格拼不過,還得靠服務、靠口碑。我要做的,就是讓客戶收到的不只是菜,還有一份安心和舒心。
未來打算拓展服務。現在除了配送蔬菜,我還幫客戶代買菜、代取快遞,甚至代送文件。客戶需要什么,只要我能做到,都會盡力幫他們。有個客戶說,感覺我就像他們家的一個延伸,能幫他們解決很多生活上的小麻煩。這種依賴感讓我覺得自己的工作更有價值。配送蔬菜這門生意,雖然辛苦,但能實實在在幫到人,我覺得挺有意義的。
行業里的人都在想辦法創新。有的用電動車配送,更環保;有的搞社區團購,降低成本;有的開發APP,方便下單。我也在學,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方式。蔬菜配送看似簡單,其實藏著大學問。從挑菜到裝車,從路線規劃到客戶服務,每一步都得用心。只有真正把客戶放在心上,才能把這門生意做好。配送蔬菜,配送的不只是新鮮,還有一份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