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秋十月這個美好的時節,水稻迎來了成熟收割期。高埗的田間地頭,處處都彌漫著稻谷的芬芳氣息,一幅又一幅秀美的豐收畫卷呈現在眼前。
微風輕拂,卷起層層金色稻浪,稻谷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10月31日,在盧溪村的連片稻田里,農戶李成球正緊緊抓住晴好天氣的有利時機,組織大中型農業機械開展水稻收割工作。這場火熱的機收將持續四天時間,目的是確保258畝水稻的稻谷能夠實現顆粒歸倉。
“和早造243畝的種植面積相比,今年晚造水稻的種植面積有所擴大。而且預計畝產量能達到1000斤左右,和之前相比,每畝增加了近100斤。”看著眼前這一片豐收的景象,農戶李成球滿臉喜悅地說道。
與此同時,李成球向小編介紹說,今年晚造水稻從選種、栽培到灌溉等各個環節,他都投入了大量精力,使得水稻品質有了明顯提高。“今年早造的時候試種了十幾畝的糧發絲米,7月收成的時候發現,這個品種的產量更加穩定。并且作為一種高檔優質的香稻品種,它在市場上的售價也更為可觀。所以晚造水稻我們就全面鋪開種植了。有優質的產品質量作為保障,相信這些水稻能賣個好價錢。”
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收割機在金色的稻浪中來回忙碌地穿梭。稻谷順著管道不斷傾瀉而下,隆隆的機器脫粒聲和農戶們歡快的談笑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金秋喜悅的“豐收曲”。
據了解,近年來,高埗鎮始終堅決扛起糧食安全的責任。通過提前謀劃糧食生產工作,總結地方“小田并大田”的經驗,對農田資源進行統籌規劃,解決農田細碎化問題等一系列舉措,持續擴大種糧面積。同時,加大對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力度,努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此外,還不斷完善標準化農田建設,落實種糧優惠政策,降低農業生產風險,保障種糧農民的利益,堅守住糧食安全的底線。
來源:高埗鎮融媒體中心